信息公开

学校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本信息 >> 学校简介 >> 正文

学校简介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是由改革开放第一批企业家、香港中华职教社创办人廖榕就博士投资兴建,2009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民办高等学校,是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单位、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职业发展促进会创办单位、香港中华职教社创办单位、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综合社区试点单位、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建设单位。学校坚持“创百年名校,育华夏英才”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励志、博学、创新”校训精神,先后获得全国示范性职业院校、全国民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创新奖、全国最具影响力民办高等院校、全国特色民办先进集体、中国职业教育就业百强、广东省最具社会影响力高职院校、广东省红十字系统先进单位、广东当代优秀民办学校等多项荣誉。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依托产业,聚焦岗位,面向世界,服务就业,奋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牵头构建增城区“1+7+N”校地思政联盟,促进校地、校企红联共建,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现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1个。党委书记讲授的讲稿,入编《广东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思政“第一课”精品文集》;《共商共创共建共享共育——五个“共同”促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工作案例,入选公民办高校党建“组团式”帮扶工作典型案例。学校党委在2024年度党建工作考核获最高等次“好”。

学校现有广州校区和江门校区,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人。学校拥有2个省级大师工作室,现有南粤优秀教师10人,南粤优秀工作者1人,已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业务精干、师德高尚、相对稳定,以“双师素质”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学校坚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凸显特色”的专业建设思想,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点,围绕广东省1310工作部署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聚焦大湾区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对接产业需要,重点凸显装备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医药卫生类、财经商贸类的办学特色,为产业育人,为湾区服务。

学校设有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人工智能与数据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数字商务学院、数字财经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健康医学院、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以及通识教育中心,开设大数据与会计、数字媒体技术、护理、新能源汽车技术等62个社会紧缺及新兴专业。学校与海外高校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构建高效快捷的专本直通渠道。与全球多所高校建立学分互认合作模式,提供更灵活、更便捷、更多元的留学选择和内容丰富的海外研学机会。学校面向师生开设全方位、多元化、国际化的境外学习体验及实践机会,设有海外研修课程——环球嵌入式课程(简称 GIP),开设中外共融课堂、共融讲座、国际赛事及各类交流研学活动,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十五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学校始终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始终牢记创百年名校初心,在2024年高质量发展征途上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学校在创新强校考核(2024年度)中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民办院校中的排名跃升至第8位。二是学校拓展多种就业途径,2024届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96.31%,专业对口率80.91%。三是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获奖共446项,在各类体育锦标赛中金银铜奖牌83枚,特等奖8项,团体总分等奖6项,二等奖4项。

专业建设不断凸显特色

一是学校聚焦大湾区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服务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高端服务等产业集群。二是以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赋能专业发展,开设专业62个,突出数字化技术、智能工程、医药健康等领域的专业特色。

教学成果迎来新突破

一是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获奖15项,其中在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是成功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基地项目和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三是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十四五”广东省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部。

---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一是优化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推行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和二级学院调整,开展全体中层干部选聘,启用了一批80后、90后年轻干部。二是组织教职工参加培训910人次,其中国家级、省级培训114人,岗前培训277人,校级培训519人。三是组织教师参加新加坡“提质培优”专项培训,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与方法;组织教师参加北京大学开设的“教师教学创新与素养提升专题研修培训”。四是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拥有2个省级大师工作室,南粤优秀教师10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

产教融合深度不断加强

一是新加入全国智能产品行业等9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入产教评融合联盟等3个职教集团。二是先后与京东集团、比亚迪公司等头部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三是学校牵头成立人工智能产教科联盟,25家单位加入联盟,开展人工智能课程资源开发、实训基地平台共建。

科研成果质量不断提升

一是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纵向项目47项。首次获批经费资助的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1项和广东省哲学社科常规项目1项。二是建设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研究中心”,立项校级科研平台2个、校级科研团队4个。

国际交流合作扬帆启航

一是成功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人文交流经世项目”实施院校,是广东省3所获批院校之一。二是与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10个国家和地区近20余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国际班招生规模同比增加37%,国际班“外语+专业”的教学特色显著。三是与澳大利亚国际商学院等联合开设共融课程23门,覆盖学生2800人;开展融合讲座53场,参与人数4383人,场次和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四是承办了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等联合指导的“华商杯”华侨华人青年跨境直播电商技能训练营,组织来自于美国、加拿大等13个国家和港澳台近50名学生参营。五是组织4300余人参加了香港研学,组织23名优秀学生赴法国、新加坡等国家研学。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学校开设了中式烹调师、西式烹调师等“粤菜师傅”培训和居家服务、养老服务等“南粤家政”培训等社会服务。二是学校投入近5000万重点打造新商科数字化实训基地和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综合实训基地2个。三是学校积极组织开展“百千万工程”和“三下乡”实践活动,获得全国重点团队立项1项、省级重点团队立项4项。


(信息更新截止至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