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我院学术事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良好学术环境,实现我院创新强校战略目标,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对加强我院学术道德建设提出如下规定。
一、充分认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是提高我院科学研究水平、实施创新强校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办学特色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提升学院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对于教育引导我院师生培养高尚品德、树立远大理想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院广大教职工潜心研究,严谨治学,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努力维护学术秩序,弘扬良好学风,在全院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道德氛围,形成了普遍共识:如果出现学术失范甚至学术不端行为,会对我院学术进步和学术声誉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推动我院学术道德水平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近年来发布的《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人﹝2002﹞4号)、《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6﹞1号)、《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院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等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治校,遵循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道德自律与制度约束相结合、事前预防与事后惩处相补充的工作思路,切实抓紧抓好学术道德建设。
学术道德建设的目标是:学术道德规范更加明确具体,深入人心;教研科研评价体系既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生的教研科研积极性,又符合教研科研规律,科学完备;广大师生普遍具有崇高的学术理想、强烈的自律意识,学院基本形成崇尚科学、严谨求实、追求卓越的浓厚学术氛围。
三、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教职工的道德自律水平
增强自律意识。教职工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正义感,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修身正己、自我约束,自觉维护自身的良好形象和人格尊严,努力做优良学风的维护者和弘扬者。要坚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反对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坚持潜心研究、严谨治学,反对心浮气躁、粗制滥造;坚持尊重劳动、客观公正,反对虚荣浮夸、徇私舞弊;坚持甘于奉献、尊重他人,反对唯利是图、损人利己。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教职工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的自觉性。要对广大教职工生进行职业道德、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培训,使他们知晓学术道德,自觉遵守,防微杜渐。要将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作为新进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学术行为的制度约束
推动“教授治学”。在体现治学者优先、落实学术本位的基础上,加强对学术权力的必要规范,保障院(教学)学术委员会等学术决策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发扬学术民主,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学术权力科学、有序、公正的行使。
建立健全教研科研评价体制机制。要遵循学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创新,确保研究质量,多出精品成果;依据不同专业特点研究、客观评价教研科研成果,逐步建立起以质量为导向、分类分级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体制机制建设,有利于广大师生知晓规则,按章办事;有利于维护权益,激发创新热情;有利于他们自觉遵守和维护学术道德。
明确学术道德规范。学术道德规范是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教研科研合理、切实可行的学术道德规范,以制度保障学术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
建立学术惩处制度。认真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并及时妥善处理,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要给予严肃处理,处理结果要在适当范围内通报。
五、加强学术监督,营造学术道德建设的良好环境
加强专门监督和舆论监督。在教师聘任、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著作出版、论文发表、成果奖励等过程中,实行信息公开,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自觉接受专门监督和舆论监督。做好舆论导向和宣传工作,使师生是非清楚,自尊自律。
重视由校风、教风和学风构成的校园大环境对师生学术道德的潜移默化作用。坚持继承和发扬学院精神,树立奋发向上、勤奋好学、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培育健康、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不断推动学院优良软环境的建设和发展。
六、加强组织实施,把学术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加强对学术道德建设的领导。在院教学(学术)委员会中设立学术道德专门委员会并切实履行职责;各部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学术道德建设各项要求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
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院、系两级工作机制,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定期研究和解决学术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制定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努力形成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学术道德建设的良好局面。